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山西作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意义重大。科技创新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关键和重要支撑。然而,我省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技术储备不明也不足;二是节能减排与低碳科技成果没有得到有效转化;三是开发区尚未成为节能减排与低碳科技成果转化的主战场。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围绕碳达峰碳中和开展技术预见
目前氢能已列入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等国能源发展战略。德国发布了《国家氢能战略》,明确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作为国家战略,提出2023年前重点构建国内氢能市场,2030年前重点推动构建欧洲和全球市场的两步走计划,预计到2030年德国氢能生产需求电量为900亿-1100亿千瓦时。日本在营加氢站152座,氢燃料电池汽车3500辆,预计2025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至13万元,年产量达20万辆。近日,我国河北省印发《河北省2021年氢能产业重点谋划推进项目清单(第二批)》,确定了85个氢能产业重点谋划推进项目,旨在抢抓市场先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积极稳妥推进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
CCUS是目前实现化石能源低碳化利用的唯一技术选择。2019年,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比例高达58%,根据已有研究的预测,到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占中国能源消费比例的10%—15%。CCUS将是实现该部分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唯一技术选择。CCUS还是碳中和目标下保持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主要技术手段。火电加装CCUS 是具有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可实现近零碳排放,提供稳定清洁低碳电力。
所谓技术预见就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其目标是确定具有战略性的研究领域,以及选择那些对经济和社会利益具有最大化贡献的通用技术。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等单位在技术预见方面颇有建树。技术预见的方法目前在我国已经很成熟,如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雷达图分析法、关联矩阵法等等,它们一般被用在新兴产业的技术预见当中,最终结果主要是技术路线图。
由于我省从未开展过这项工作,因此建议我省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上海科学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氢能生产及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技术预见,绘制技术路线图。
二、加快低碳减排科技成果的研发和转化
一是采用揭榜制研发科技成果。由省科技厅发布低碳减排揭榜招标项目,内容可包括: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技术;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封存以及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等末端减排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资源制氢、储氢、运氢和用氢技术;钢铁、化工、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等等。张榜项目需求由省级开发区提出;揭榜方主要为国内外有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应鼓励产学研合作、组团揭榜攻关。二是运用政策法律法规促进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大学等省内以及其它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低碳减排科技成果在山西转化。真正将《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中的推动科技成果形成标准、通过政府首购及首台套等政策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全省统一的科技成果转化公共交易服务平台、规范科技成果价值评估行业发展、培养技术经理人、鼓励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牵线搭桥、用风险补偿支持天使和风险投资、政府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等条款落在实处。
三、用“标准地”吸引低碳减排项目入驻开发区
“标准地”是指在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标准地”的指标由区域评价和控制性指标构成。区域评价包括: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控制性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控制、环境标准等。推进“标准地”改革是山西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的重大举措。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目前,我省88个开发区已经出让了195宗“标准地”,以后改革力度还将加大。前一阵子,山西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三个一批”活动暨“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进会召开。林武书记强调:“要从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改革夯实的是转型发展根基、打造的是区域竞争优势、提振的是企业投资信心,坚定不移推进下去,乘势而上深化拓展。”建议我省69个工业类开发区今后在制定“标准地”招商图谱时,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将好钢用在刀刃上,着眼碳达峰碳中和,努力吸引一批国内外可再生能源以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诸如清洁能源发电、电能替代及新型用电、大规模储能、碳捕集与封存利用等低碳减排项目入驻。
责编:赵紫婷
校对:赵紫婷
监制:张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