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创新驱动,核心是人才驱动。
金秋北京,天清气朗。10月9日上午,清华大学校园内,长治籍在京专家、博士助力家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进行得如火如荼,送出厚重的人才“大礼包”。这是我市参加“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的一个缩影。
在我省举办的“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期间,座谈、参观、交流、推介会……马不停蹄的节奏、务实紧凑的行程,“智汇长治·才聚太行”人才引进系列活动向清华、北大等高校发出最诚挚的“长治邀请”。活动期间,清华、北大等高校的140多名优秀学子表达了来我市创业就业的意愿;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环境学院等院系与我市达成了共建数字经济产业研究院、建设环境污染预警溯源实验室等合作,深化省校合作取得丰硕成果。
清华大学社会实践团在我市开展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
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的部署安排,强化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成立市委深化省校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副组长,明确“12大基地”建设牵头责任部门单位,12个县区、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共同参与,通过完善配套支持政策、提供专项扶持资金和建立专门工作团队,“三管”齐下,举全市之力打造深化省校合作“长治样板”。
走出去,揽四方菁华,引进来,留凤凰栖落。深化省校合作开展以来,各部门、各县区密集出行,分批分次前往国内高等学府,牵手最前沿的科研成果,在“12大基地”建设方面达成合作成果300多项,构筑省校合作新高地;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近百所高校“智汇”长治,千余名精英学子“才聚”太行,与我市携手攻坚深紫外LED、超级碳纤维、碳化硅三代半导体材料、煤系固废综合利用等一批关键技术,共同构筑起长治创新创业发展的高能“智核”,汇聚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澎湃动力。
“平台+产业”同向发力
营造“聚才”强磁场
今年1至8月份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5.5%,高质量转型考核指标全省第一,长治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被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认定为“十四五”时期重点支持的20个示范区之一,典型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面对这张令人目眩的成绩单,人们不禁追问:“长治经验”的根基在哪?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今年,我市以产业需求、发展需求为导向,打造27个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建成48个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设立8个校友招商引才基地,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推动全市科研成果转化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点燃了长治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合力深耕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力量,不断拓展产业深度。半导体产业是我省着力打造的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紫外LED及其应用是半导体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走进中科潞安紫外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各种LED产品充满了科技感,该公司是国际上唯一一家同时掌握深紫外领域核心装备制造和芯片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中科潞安与清华大学强强联合,携手攻关镓半导体材料技术,市级每年给予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为深紫外LED芯片的下一步发展拓路。
潞安太阳能电池组建智能制造项目
借智攻关,让高新产业“长”强。潞城区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韩福柱教授团队紧密合作,成功落地精密智能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当前产出的精密智能高端模具数控加工装备样机已进入整机联调状态,研发的高端机床装备技术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提档升级传统优势产业——
推动产业升级。昔日灰色水泥厂,今朝环保绿色路。山西卓越水泥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进行深度合作,建成了山西省煤系固废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企业大刀阔斧地进行技术革新,实现固废减量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成为全省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标杆。以此为突破,我市与武汉理工大学在产学研用开展全面合作,在科技协同创新、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结出更多互利共赢的成果。
加快动能转换。市政府与上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中心。上海大学充分发挥科技研发、实验装备、人才队伍等优势,以企业为载体,开展引领长治高品质碳材料和绿色冶金新技术的前沿性研究,推动我市在冶金新技术、碳材料、低碳环保等方面实现质的跨越,为长治创新发展、低碳发展、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换道引领布局未来产业——
在清华大学举办“智汇长治·才聚太行”人才引进暨合作对接推介会
突破壁垒,打造新的增长点。国家“海外高层次专家学者”、奥泰创始人邹学明博士,在我市成立的山西奥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拥有中国首台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孔径超导磁体及磁共振成像整机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以优质的产品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优势拓展了市场。
链条延伸,亮出竞争“先手牌”。清华大学校友、留美博士渠志灿带领海外核心技术团队,在我市创建山西纳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利用生物高科技,创新融合绿色大健康产业,迈步发展新征途。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一所所高校在太行山巅的“扎根”,让校地双方“双向奔赴”,实现智慧碰撞的“拥抱”;一处处产学研用平台的搭建,打好创新创业组合拳,孕育着高质量发展“种子”。新技术、新成果加速转化,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引领着长治三次产业同步创新转型,实现协同跨越发展。
“政策+服务”同步推进
构筑“引智”新高地
天色微亮,华中科技大学张海鸥教授,就踏上前往壶关县的道路,他此行的终点是金烨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相隔千里之遥的双方能够牵手,源于我市在深化省校合作中推出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制度。从今年起,长治与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向市内500家企业派驻科技特派员,市县财政为企业科技特派员每人每年提供5万元工作经费支持,8月份全市第一批50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已经派驻。
“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作为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就是为了‘把脚伸进鞋子’,实地探寻企业有什么发展症结,需要什么样的科研技术来纾解难题。长治市的政策制定,非常贴合校企双方的需求。”张海鸥说。
山西纳安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广阔的长治大地成为高校师生开展实践的“大课堂”,外界的“人才库”变成发展的“创新源”。今年的长治,备受专家学者青睐,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等近百所高校的师生走进上党大地,如璀璨众星,为长治开启了一条星光大道。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带领230余名教职工在太行干部学院开展红色教育,并签署校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红色文化传承等具体事项开展紧密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王轶一行专程前来长治,洽谈共建校史教育基地合作,并与在晋选调生、校友代表及“千人百村”调研团队座谈,为我市发展汇聚智慧。
……
渴望人才的加入,期待创新的驱动,在千里“奔赴”的双向选择中,我市深化省校合作的政策和服务让专家学者感慨频频。
量身定制配套政策。认真梳理、完善了建设“12大基地”配套支持政策30条,包括支持大学生实习实训、建立事业单位引才“绿色通道”、发放购租房和生活补贴等多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构建有效的引才用才机制,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长治高新区中科潞安紫外光电LED
提供专项资金扶持。市县财政安排1.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深化省校合作、与高校共建“12大基地”工作。市级财政为新引进人才发放生活补贴和购租房补贴1121.6万元,分配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230余套。建立长治市产业基金“周转池”,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的动力活力,调动好高校和企业两个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在长治孵化。
细化优化保障措施。高规格开展“深化省校合作人才服务月活动”,同期推进“高层次人才发展工作联盟”“专家长治行”“企业科技特派员”等各项活动,开展第七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四届长治技能大赛等赛事,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审核高层次人才生活补贴、购租房补贴和人才公寓,为合作高校转化科技成果提供“全要素”保障,为高校学子提供“全方位”服务,为优秀人才来长治投资兴业提供“全链条”支持。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栖。政策的叠加和服务的下沉带来人才集聚效应。
“长治的人才政策环境,就像磁场一般吸引着我们。当前山西半导体产业正面临快速发展的窗口期,就业机会也有很多。毕业后,打算回到长治工作,为故乡发展贡献力量。”在我市长达两个月的实习实训中,来自清华大学电子系的博士研究生邢江浩亲身感受到家乡实效的引才用才机制,精准的人才政策,贴心的人才服务水平。
目前,我市已和省内外高校合作建立83个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10个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16个大学生联合培养基地、27个智库合作基地、20个红色教育和国情教育基地,让各类优秀人才走进长治、了解长治、选择长治,在长治大地上汇聚起更多优秀人才和高端智力,筑牢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基地+院校”同频共振
激发“转型”新动能
热情的长治求贤若渴,奋进的长治机遇无限。
“将充分发挥各自专业所长,把握挂职服务机遇,主动作为,积极担当,为长治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10月20日,我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军太副教授、中北大学王志坚教授来到长治,投身于我市经济发展的浪潮中。
科技博士服务团成员在我市挂职锻炼是高校干部人才培养基地的生动实践。以“12大基地”建设为抓手,我市在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技能服务人才培养、高校农产品供应等方面与省内外高校展开合作,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对接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人才培养“深一度”。
今年,北京科技大学山西招生工作组组长、机械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鹏来到长治,在实地考察后,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的实践成效而赞叹,并向长治二中、太行中学授牌“优质生源基地”。深化省校合作以来,36个优质生源基地,为我市广大青少年迈入一流大学实现人生梦想搭建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全市以共建优质生源基地为新起点,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培养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
潞才公寓
打造最响亮的长治品牌,技能服务旺起来。
在北京设立的“太行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和服务站,成为长治各类技能人才和国内高校市场对接的前沿阵地。今年,我市与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达成合作,建成8个技能服务人才培养基地,长治技能人才享誉全国。为了进一步促成从业人员高质量就业,我市还印发《长治市实施“太行家政”工程促进就业工作方案》,助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融入最广阔的高校市场,农特产品美名扬。
一碗长寿面,情暖校友心。今年起,襄垣县天下襄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工挂面“长寿面”,将成为北京大学校友的生日礼物,地道的长治味儿叫响优质农特产品牌。目前,我市建立5个高校农产品供应基地,遴选出38家企业的134个特优农产品,向中央音乐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联合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高校重点推介。
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立体化合作,全方位增效。我市与国内高校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加强供需对接,在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等领域多方合作,发挥1+1>2的力量,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三次产业整体跃迁。
来之不易的成绩是考卷,也是答卷。10月25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在太原胜利召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山西最鲜明的主题、最激扬的旋律。推动高质量发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长治将进一步创新思路举措,健全完善机制,压紧压实责任,全力推动深化省校合作、建设“12大基地”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为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实现争先进位,全力打造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责编:赵紫婷
校对:赵紫婷
监制:张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