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任务,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
在9月17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部长李纪恒等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政事业发展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以及未来我国民政事业的发展方向。
完善社会救助保障
在全面小康的路上,保证各类特殊困难群众“一个都不能少”,民政部门责无旁贷。李纪恒介绍,截至2020年底,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611.3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184.3元/人/月,分别比2012年增长65.77%、68.46%。从2020年起,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2016年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底,分别惠及1214万人和1475.1万人。
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方面,民政部副部长高晓兵说:“目前有5.6万名儿童督导员、67.5万名儿童主任服务在留守儿童身边。我们举办了一系列关爱活动,还推进留守儿童相关政策的讲解进工地、进村(居),惠及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
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介绍,民政部门将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重点关注因灾因疫致贫返贫的群众,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成果“回头看”,通过数据共享和对比,及时甄别发现困难人口,将他们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打造综合救助格局,把各项救助政策综合起来精准施策。
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民政部门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推动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目前,全国城市和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65.7%,总数达到51.1万个;社区公共事业服务、便民利民商业服务更加便捷,志愿服务普遍开展。
王爱文说:“民政部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服务建设,包括完善党建引领的社区共享共治格局,推进村委会、居委会规范化建设,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我们的社区服务水平有更大提升,质量更高,群众更加满意。”
慈善力量在扶贫济困、扶老救孤、助残优抚、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对社会组织、慈善组织的监管部门,民政部要加强对慈善组织事中事后的监管,加强联合执法,让慈善组织募集的每一分钱、用出的每一分钱都能够清楚透明,确保群众的爱心善举直达所需。
提升基本社会服务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截至2020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32.9万个、床位821万张,床位总数比2012年增长了97%。老年人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分别惠及3104.4万、535万、81.3万老年人。“十四五”期间,民政部门将在城市地区建立“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建立县、乡、村三级的养老服务网络;继续推广相对比较成熟的家庭养老床位、农村互助幸福院、老年饭桌、居家养老的适老化改造;建立养老服务中心,发挥其综合养老服务的功能,促使养老需求和养老供给更好对接。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介绍,民政部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同时开展婚姻登记的“跨省通办”试点,加强婚姻家庭辅导服务。
责编:赵紫婷
校对:赵紫婷
监制:张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