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聚焦 微视界 民法解析 热点追踪 理论研究 媒体解读 市场要闻 民生热点 健康之路 生态旅游 经济观察 市场调研 法治再现 文化生活 产经能源 直播视频 金融保险 社会服务 医疗卫生 图片新闻 法治专题 科普教育 民法访谈 民法智库
焦点新闻
农民工群体正经历新转变

从快递、网约车、家政等现代服务业,到手机、汽车、新能源等现代制造业,再到港珠澳大桥、北京大兴机场等超级工程建设,农民工群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中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与此同时,就业招工、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等许多热门话题不时围绕这一群体展开。

目前,农民工群体究竟是怎样的面貌?其流动与变迁呈现哪些特征?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勒了这群“无名”建设者现状。

总量减少517万人

——农民工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有受疫情影响的特殊性,也表明农民工总量已经从过去的无限供给变为有限供给

“点对点”运输、复工专列、返岗专车……去年以来,为保障农民工顺利外出就业,一系列特殊举措让人印象深刻。基于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的特质,针对这一群体,许多人首先关注的问题是:规模多大?

《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比上年减少517万人,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万人,比上年减少466万人,下降2.7%;本地农民工11601万人,比上年减少51万人,下降0.4%。在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101万人,比上年减少399万人,下降3.0%。

本报记者查询比对统计数据发现,全国农民工总量是近年来首次出现下降。为何会有这样的变化?

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吴帅看来,总量变化背后有三方面的原因:

首先与农村整体人口数量的变化相关。按国家统计局释义,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年内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随着近年来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户籍人口已相应减少。公安部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户籍的改变是大背景。

其次也与上述统计口径中“在本地从事非农产业或外出从业6个月及以上”的要求相关。“去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农民工外出时间有所延迟,导致统计调查时时间尚不足6个月。”吴帅说。

另外,农民工教育水平逐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推迟,客观上也导致了农民工总量的减少。《报告》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农民工占比提高。在外出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6.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在本地农民工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1%,提高0.5个百分点。吴帅认为,这正是中国职业教育、技工院校招生规模扩大背景下,农民工群体出现的积极变化。

不过,将时间轴拉长来看,农民工总量近年来已呈现出增速下降的趋势,直到去年首次出现绝对值下降的情况,这样的趋势会持续吗?

“去年受疫情影响,农民工总量变化的确有其特殊性,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农民工总量已经从过去的无限供给变为有限供给,农民工资源有限性特征越发突出。”吴帅说。

流动半径进一步缩小

——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产业梯次转移,就地就近就业政策显效

跑过北京、上海、广州,干过销售、上过工地、待过工厂,七八年的走南闯北之后,“85后”周俊前年回到了湖南农村老家,安心在村里做起几门生意。“回来离家近,孩子老人都能照顾,再加上附近乡镇好多年轻人也都回来了,我同学里就有在县城周边搞水果种植的,还有养螃蟹的、办农家乐的,效益都不错。”

周俊解释,过去,想做点产业既难找人,也没技术,还缺销路,想成事不容易。而现在,返乡创业慢慢成气候,前几年过年回家,一进县城就能看到“欢迎大伙返乡兴业”的大标语。“我身边就有真把生意做起来的,光是供应县城市场就够忙活了,在家有活儿干、能挣钱,谁还乐意背井离乡呢?”周俊说,他看准了一个品种的葡萄前景好,正拉开架势圈地搭棚呢。

更青睐就地就近就业,这样的变化在数据中也有所反映。《报告》显示,农民工流动半径进一步缩小。在外出农民工中,跨省流动农民工7052万人,比上年减少456万人,下降6.1%;在省内就业的外出农民工9907万人,比上年减少10万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为58.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内就业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比重分别比上年提高1.6、1.3、1.8和1.0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吸纳就业的农民工继续增加。2020年在西部地区就业农民工6279万人,比上年增加106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22.0%。

吴帅认为,就业背后是产业支撑,农民工流动变化背后是近年来产业在地域间有序转移的成果,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实施的一系列支持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等政策的成效。

从年龄来看,年轻农民工更倾向于外出工作。《报告》显示,本地农民工平均年龄46.1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32.9%,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38.1%;外出农民工平均年龄为36.6岁,其中40岁及以下所占比重为66.8%,50岁以上所占比重为14.2%。

不过,整体而言,农民工平均年龄近年来持续提高。去年农民工平均年龄为41.4岁,比上年提高0.6岁。在各年龄组中,31-40岁占比最高,为26.7%;50岁以上次之,为26.4%。

过半农民工从事第三产业

——就业选择不仅看工资,也看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多重因素;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适应度不断增强

跑快递、送外卖、开网约车、做家政服务……随着互联网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民工进入现代服务业,活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但与此同时,制造业“招工难”等问题也频频成为热点。当前农民工就业去向究竟怎么样?

《报告》显示,去年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51.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且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比重近几年已持续提高。从事第二产业的农民工比重为48.1%,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比重为27.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比重为18.3%,下降0.4个百分点。

但若论工资水平,第二产业工资增长相对较快。《报告》显示,从事制造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096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3.5%,增速最快;从事建筑业农民工月均收入4699元,比上年增加132元,增长2.9%。整体来看,去年农民工月均收入4072元,比上年增加110元,增长2.8%。

在吴帅看来,有关“招工难”的问题频频出现,也说明农民工群体的发展到了新阶段,从过去解决温饱问题到如今关注“发展”问题。农民工在行业和工作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看工资,而是会同时考虑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多重因素。

眼下的就业选择也引发新生代农民工在第一、第二产业中参与不足的担忧。“新生代农民工不愿进入制造业的情况现在比较突出,但同时,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对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不断转变社会对制造业的认知,大力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的提升。”吴帅说,目前,农民工总量告别过去的高速增长,也提出了在新发展阶段中国农民工人力资源开发提质增效的问题。

许多积极变化也在同时发生,例如进城农民工对所在城市的归属感和适应度不断增强。《报告》显示,进城农民工中,41.4%认为自己是所居住城市的“本地人”,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83.3%表示对本地生活非常适应和比较适应。

从普工到技工,从农民工到新市民……农民工群体正在经历着新的历史性转变。

(记者 李婕)


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诚聘英才